前言
一边对中国"大放厥词"展示强硬,一边向美国暗送秋波求理解,冯德莱恩以为自己在下一盘"左右逢源"的外交大棋。
谁知特朗普根本不按套路出牌,30%关税说来就来,一巴掌把这位"善于博弈"的欧盟掌门人打得七荤八素,所有算盘全部落空。
作者-山
冯德莱恩的"左右逢源"为何翻车?
真狠了,特朗普这次是动真格的,30%的关税,说砸就砸,毫不手软。
7月8日,冯德莱恩还在对中国"大放厥词",指责这个指责那个,想着通过对华强硬来讨好美国。
7月12日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就砸到了头上。这前后才4天,打脸来得太快,让人措手不及。
这个30%不是随便说说的数字,它覆盖了欧盟80%对美出口商品,直接把1.6万亿美元的跨大西洋贸易关系给撕了个大口子。
更要命的是,特朗普还摆明了要价:要么你们开放市场,取消各种贸易壁垒,要么就继续交这笔"保护费"。
冯德莱恩当时的心情,估计比吃了苍蝇还难受。本来想着骂几句中国,讨好一下美国老大,结果人家根本不买账。
这算盘打得啪啪响,结果全落空了。外交豪赌变成了外交车祸,欧盟从"平等伙伴"瞬间变成了"被敲打对象"。
最讽刺的是,就在几天前,冯德莱恩还在公开场合强调欧美"共同价值观"和"战略伙伴关系"。
现在看来,这些漂亮话在真金白银面前不堪一击。特朗普用行动告诉所有人:在他眼里,生意就是生意,没有什么特殊关系。
一夜之间得罪三个大国是种什么体验?
说白了,特朗普压根就没想过要"特殊照顾"欧盟。在他眼里,盟友不盟友的都是浮云,关键是谁能给美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这次关税政策,就是要逼着欧盟掏更多的钱,买更多的美国货。什么跨大西洋友谊,什么共同价值观,都不如订单来得实在。
欧盟现在就像个夹在婆媳中间的丈夫,左右为难。经济上离不开美国这个大客户,政治上又想要更多自主权。
结果两头都想讨好,两头都不落好。美国觉得你不够听话,中国觉得你不够真诚,俄国觉得你靠不住。
最要命的是,冯德莱恩把外交当成了过家家,以为骂几句中国就能让特朗普开心。殊不知,人家玩的是真刀真枪的利益博弈。
数据最能说明问题:95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听起来挺唬人,但跟美国的经济体量一比,就像蚂蚁踢大象,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。
更糟糕的是,欧盟内部也开始出现分歧。德法想要强硬反制,东欧国家倾向于妥协,北欧国家态度摇摆。
一家人都没拧成一股绳,还怎么跟外人掰手腕?这不是给对手递刀子吗?
冯德莱恩现在面临的是三重陷阱:对美依赖太深,对华关系僵化,对俄缺乏信任。每一步都是雷区,稍有不慎就会引爆。
在大国夹缝中求生,谁成功了谁翻车了?
说起小国外交的教科书,新加坡绝对算一个。人家从来不选边站队,跟谁都保持距离,跟谁都做生意。
李光耀那句"在大象群里跳舞"的比喻,可不是白说的。关键是要有战略定力,不能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。
新加坡的成功在于三点:定位清晰(区域枢纽)、策略务实(各方合作)、内部团结(政策一致)。
再看看英国,脱欧之后想重新定位,结果搞得四不像。跟欧盟关系闹僵了,跟美国的"特殊关系"也没那么特殊。
最后只能苦哈哈地到处找朋友,从昔日的"日不落帝国"变成了"全球流浪汉"。这就是战略迷失的代价。
最惨的要数委内瑞拉,同时得罪了美国、邻国、国际组织,最后被孤立得只能跟俄国抱团取暖。
现在连老百姓都过不下去了,这就是外交失败的终极代价。民生凋敝,政治动荡,国际声誉扫地。
冯德莱恩现在的处境,有点像英国脱欧前的纠结,但比委内瑞拉还没那么惨。关键看她接下来怎么选择了。
历史的教训很清楚:在大国博弈中,墙头草的日子不好过。要么有实力平衡各方,要么就选边站队,最怕的就是两头不靠。
欧洲现在就处在这个十字路口上,每一个选择都关乎未来几十年的命运。
8月1日大限将至,欧洲还有退路吗?
距离8月1日只剩半个月,时间窗口越来越小。冯德莱恩现在有三个选择,每一个都不好走。
第一条路:服软,答应美国的条件。开放更多市场,取消更多壁垒,买更多美国货。代价是主权受损,颜面扫地。
第二条路:硬刚,跟美国打关税战。启动950亿欧元反制清单,同时寻求国际支持。风险是两败俱伤,经济受创。
第三条路:另辟蹊径,重新审视对华对俄政策。主动缓和关系,寻求新的平衡点。困难是如何拉下面子,重新开始。
从长远看,欧洲必须要在"美国小弟"和"战略自主"之间做出选择。继续当小弟,就得忍受这种时不时被敲打的日子。
想要自主,就得有实力和美国掰手腕。但现在的欧洲,既没有军事实力,也没有经济话语权,底气不足。
这次危机对欧洲来说,未必是坏事。有时候需要一记重锤,才能让人清醒过来。欧洲如果能从这次"外交车祸"中汲取教训。
说不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。不完全依附美国,也不盲目对抗,而是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毕竟,在这个大国博弈的时代,没有谁能永远做墙头草。要么有实力平衡各方,要么就选边站队。
欧洲的选择,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格局。这不仅是冯德莱恩个人的考验,更是整个欧洲文明的历史性抉择。
结语
冯德莱恩的困境说到底,就是欧洲在大国博弈中的缩影——想要自主但实力不够,想要依附但代价太大。
8月1日只是个开始,真正的考验在于欧洲能否从这次教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。
你觉得冯德莱恩接下来会选择妥协还是硬刚?在你看来,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最佳策略是什么?
在线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