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菁妈
一项研究显示,英国有四分之一的结扎属于男性完成,女性结扎比例仅为很小的一部分;加拿大男性结扎占比约为36.6%,而中国则以女性结扎为主,男性几乎很少见。欧洲和美洲地区的男性结扎被视为一种非常简单且常见的手术,仿佛去牙科拔一颗牙那么容易,因此男性结扎率相对很高。比如在美国,只要不再计划生育,很多男性就会选择结扎。反观法国,2021年有大约两万三千多名男性接受结扎手术,甚至超过了接种疫苗的人数。
那么,为何国外尤其是欧美的男性更愿意主动选择结扎,且觉得结扎没什么大不了?而在中国,若要让男性去结扎,往往会被误解为被“叫做太监”的象征。与之形成对照的是,中国女性不仅承担生育的重大责任,还承担避孕的压力,女性需要决定是否生育,也要对避孕方式负责,生不生育常常是她们的个人事务,避孕是否成功也往往由她们承受后果。
展开剩余69%在国内,避孕药多数由女性服用,宫内节育器也多由女性来置放,结扎手术同样以女性为主导。为什么女性在国内承受的负担更大?原因并非单一,而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。下面归纳三点核心原因。
第一,中国社会仍然存在较强的父权观念。虽然现在女性也能走上工作岗位、承担家庭责任,但多数人仍习惯于男主外、女主内的传统分工,男性被视为家中的支柱与主导人物。这种环境让不少男性在身边没有结扎的同伴压力时,更不愿主动走出这一步。
第二,男性长期避孕手段相对匮乏。日常常用的避孕方式是避孕套,但一些长期伴侣在一起久了,觉得套具使用不太方便,甚至产生厌烦。相比之下,女性可以选择放置节育环或长期避孕药,而男性在这一方面的选择相对有限。早期的男性避孕研究也曾探索过棉酚等方法,但其杀精作用极强且不可逆,一旦失败就难以再有生育机会,副作用难以承受,因此难以推广使用。
第三,几十年前结扎往往被认为不可逆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村里有位男性为了体贴妻子而去做结扎,结果在社群中遭到嘲笑,大家普遍认为男性结扎不可逆,日后想要再生育就难以实现。女性若是选择放置节育环,日后取出就能重新生育,因此当时对男性结扎的刻板印象深深根植于社会观念之中。如今科技进步,结扎手术已更先进,复通的机会也有了显著改善,时间也更短,但根深蒂固的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选择。
综合来看,国内避孕之所以仍然以女性为主,既有历史因素,也有观念因素,更与社会对男性角色的期待有关。即使在技术层面不断进步,问题的核心往往还是来自于人们的认知与习惯。
面对未来,我们需要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,推动性别角色的共同分担。让更多的男性了解并参与到生育与避孕的决策中来,打破沉默与偏见的藩篱,创造一个更公平、互相支持的家庭与社会环境。愿每一个家庭在理解、尊重与合作中成长,家庭幸福安康,个人前途一片光明。祝愿所有人都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选择,携手迎接美好明天。
发布于:山西省在线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